在敏洞乡我们了解到当地染布的其他方法,与一般的方法有所差别,是用一种特殊的物质替代了蓝靛。这种物质为某种化工染料,一般按布料重量收费。
(将化工染料放入沸水中,搅拌煮制成蓝色染料)
(老板称取定量的某种化工染料)
一起走进敏洞小学,与敏洞小学文校长进行交谈。

(敏洞小学教学楼)
(老师们观阅学校宣传栏)
云突然压得很低,一下子暗了起来,过往的车辆都开了车灯,不一会儿便下空下起豆大的雨滴,狂风夹着暴雨,许多人都开始奔跑,寻找躲雨的地方。暴雨持续40分钟左右,雨势慢慢减弱,雨后的敏洞显得更加清新亮丽,街道又恢复之前的热闹。

(奔跑的人儿)
(躲雨的老人)
(雨后人们渐渐走上街道)
(赶集一角)
在敏洞乡我们受到龙光海乡长、敏洞小学文校长等的热情接待,用餐后我们直奔目的地——沟洞侗寨,沟洞村辖8个村民小组,1个自然寨,257户,人口总数1028人,耕地面积956亩,田846亩,土109亩。2:30来到沟洞村,整个村寨隐居在大山深处,树林环抱,目之所极吊脚楼鳞次栉比,进入寨门,沿青青石板路漫步,尽情享受山里的清新空气,这里,鲜活而生动——满山的绿翠,倚山而建的木楼层层叠叠,袅袅升起的炊烟。
(村民带我们游沟洞)
(沟洞小学)
沟洞小学现在只保留一、二年级,学生不足20人,高年级学生都到敏洞上学。
(学生们在打篮球)
(沟洞小学的学生们)
侗族有“饭养身,歌养心”的谚语。因无侗族文字的统一记载,而使得南北部侗族方言区语音有一定的差别,同时使得“南侗”和“北侗”在音乐风格上有着各自的特点与魅力,南部地区保留的侗族传统文化更为完整些,因而其音乐也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;北侗多以对唱、互相盘歌的形式进行,但不论是南侗和北侗的民间人们,侗家人都特别喜欢唱歌。

(能歌善舞的大姐们)
(能歌善舞的大姐们)
热心的村长及村民带领我们四处游村寨,在村民的言语解说中感受沟洞的古朴和神秘,不时有身着侗族服装的人走过,纯朴而热情的侗家人用侗话和我们打招呼。
(千年古碑)
(参天古树)
北侗地区的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。其地僻处苗岭南麓,溪流遍地,沟壑纵横,流水淙淙。当地侗胞,依山傍水,修建房屋。由于深受山区地形和潮湿气候的影响,几乎都建干阑式吊脚楼,即房屋为一楼一底、四榀三间的木结构楼房。沟洞侗寨原先有一座风雨桥,但年久失修后便不再重建。
(早年建有风雨桥的石拱桥)
(“小小”瀑布)
上一页 1 | 2 | 3 下一页
|